水果行业5大怪事,每一条都和你有关
这几年,“新零售”、“产地直采”、“社区团购”、“生鲜电商”等等概念层出不穷。“水果批发市场还能存活多久?”这个问题也受到不少人质疑。
好在,目前水果批发市场仍是中国生鲜产业链中重要的环节之一。水果批发市场和果批商们,也应时而变,不断转型升级。
而在水果批发这个行业,始终不变的又有哪些怪事呢?
热门品种果价高
不用两年就滞销
水果滞销的原因,大部分能归咎为供过于求。而供过于求的深层原因,是因为去年的价格不错,果农抢种、多种。
以砂糖桔为例,“杀人桔”这个绰号已经深入人心。在两三年前砂糖桔的果农果商们赚得盆满钵满,引起其他果农一拥而上,结果供大于求。
除此以外还有近几年的热门品种阳光玫瑰和广西沃柑。大量果农通过种植技术提升了产量,同时也形成了恶性循环:
价格卖不上去——果农种植投入减少——果品质量下降——价格更卖不上去
果批商亏死
外行说赚死
外行看果批商的日流水、月流水动辄上亿,以为干水果批发真能一夜暴富,一车货“嚯嚯嚯”就能赚个好几万。
然而,只有果批商自己知道,有时果批商连血本都没保住,别说盈利了。
水果不宜久留,光是市场产生的费用,就让人头秃。进场费,交易费,停车费,装卸费,揭篷布费,挂车卸头费,卖不完的存库费,还要面临客户的拖帐欠账。
买方不懂水果
只懂杀价
如今中国已经成了水果大省,苹果、梨子、西瓜等节令水果在各个省份都有种植。然而,随着桃随着消费市场的细分,水果销售也已有了分级,分级越明显,价格也相对昂贵。
然而,目前消费者并不能接受分级后高昂的价格,从而进行砍价,除此以外,果批市场还有不少“窜货的”,每天穿插在市场各个车位,专门杀价,看见你货不多了,出价低于产地收购价,对果商们进行压价。
地头水果丰收
市场缺货价高
这个怪像在去年疫情尤为严重。
虽然中国互联网已经发展了很多年,但产地和消费者之间信息依然不对称,价格行情仍靠赌。
中国的水果供应端过于分散,决定了流通环节需要更长时间反馈。水果丰收,客商预测到价格即将下滑,拒绝拉货,水果只能烂在地里。市场货少缺货,价格自然上升。
这样的超长信息反馈路径,放在平时不会出现太大问题。但在疫情期间,需求信息变化快,信息传导就出现了问题,水果老手也容易误判。
果价倒挂
亏本还要卖
价格倒挂,是水果行业常见的怪像了。
像柑橘、菠萝、香蕉等大宗水果,更是经常会出现采购价高于零售价的现象。
以去年的上海菠萝批发价为例,原本在果批市场节节攀升,去到1.8元/斤。采购商们赶往地头,以0.85元/斤左右订货。
结果等到菠萝成熟,可以发车时,上海却迅速降温降雨,存货开始抛售,批发价一路下跌,一车下来亏损好几万。
其实,当一个产品长期出现“价格倒挂”时,这是在发出“品类销售已饱和”的信号。
果批商们,应该多利用信息化工具,紧跟水果行业发展潮流,做出正确的决策。